Classification
Articles
交直流高壓試驗變壓器內部結構:
交直流高壓試驗變壓器的內部結構圍繞 “電磁轉換"“高壓絕緣"“交直流切換" 三大核心功能設計,不同絕緣介質(油浸式、充氣式、干式)的結構存在差異,但核心組件的作用邏輯一致。以下從通用核心結構、按絕緣介質分類的結構差異、關鍵功能組件細節三方面展開解析:
一、通用核心結構(不分絕緣介質)
無論采用油浸、充氣還是干式絕緣,交直流高壓試驗變壓器的內部均包含 “電磁轉換 - 絕緣防護 - 交直切換 - 輔助保護" 四大模塊,具體組件及功能如下:
核心模塊 | 關鍵組件 | 功能與設計特點 |
---|---|---|
電磁轉換模塊 | 鐵芯、低壓繞組、高壓繞組 | 實現工頻電源到高壓電的轉換,是設備的 “能量核心" |
絕緣防護模塊 | 絕緣介質(油 / SF?/ 環氧樹脂)、絕緣撐條、均壓環 | 隔離高壓與接地端,防止擊穿放電,保障設備安全 |
交直切換模塊 | 高壓硅堆、濾波電容、短路桿 | 將交流高壓整流為直流高壓,實現 “交 / 直" 輸出切換 |
輔助保護模塊 | 分接開關、過流保護元件、溫控器 | 調節輸出電壓、防止過載 / 過熱,提升設備可靠性 |
電磁轉換模塊是變壓器的 “心臟",通過電磁感應實現電壓升壓,核心組件為鐵芯和高低壓繞組。
(1)鐵芯:磁路的核心
材料:采用冷軋取向硅鋼片(如 30Q130),其磁導率高、磁滯損耗低(比普通硅鋼片損耗降低 30% 以上)。
結構:多為 “單框芯式" 或 “雙框芯式",硅鋼片以 “斜接縫" 方式疊制(接縫角度 45°),減少磁路中的氣隙,降低漏磁(漏磁率≤5%)。
尺寸設計:鐵芯截面積由額定容量決定,公式為 S=4.44fBN1P(P 為容量,f 為頻率,B 為磁通密度,N1 為低壓繞組匝數),通常磁通密度取 1.5-1.7T(硅鋼片飽和磁通密度約 2.0T)。
(2)繞組:電壓轉換的載體
繞組分為低壓繞組(輸入端)和高壓繞組(輸出端),采用 “同心式" 繞制(低壓繞組在外,高壓繞組在內),減少漏磁和絕緣距離。
低壓繞組:
材料:銅線(導電率高)或鋁線(成本低,適用于小容量設備),線徑由輸入電流決定(如 10kVA 設備線徑約 6mm2)。
結構:單層或多層密繞,匝間絕緣采用聚酰亞胺薄膜(耐溫等級 H 級,180℃),防止匝間短路。
高壓繞組:
超高壓設備(如 300kV 以上)采用 “串級繞組",分為 “主繞組" 和 “分壓繞組",多臺變壓器串聯時,通過分壓繞組實現電壓疊加(如 3 臺 100kV 串級后輸出 300kV)。
繞組末端加裝 “均壓環"(銅制環形結構),改善端部電場分布,避免邊緣電場集中導致的電暈放電。
材料:細銅線(電流小,如 100kV/10mA 設備線徑約 0.5mm2),分段繞制(每段電壓≤5kV),段間用絕緣撐條隔離,降低局部場強(避免擊穿)。
特殊設計:
2. 絕緣防護模塊:保障高壓安全
絕緣防護模塊是高壓設備的 “安全屏障",需承受數千伏至數百千伏的電壓,核心是 “絕緣介質" 和 “絕緣結構"。